01、缺愛的孩子,心里到底有多苦?
最近新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兔子暴力》。
演員萬茜和李庚希,在片中飾演了一對“錯位”的母女。
母親曲婷20歲時生下女兒水青,因不甘生活的艱難和乏味,一年后,她狠心拋下女兒,離家出走。
都說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水青就像一棵隨風(fēng)飄搖的野草一般,倔強又孤獨地,一天天長大。
母親走了,父親對她不管不顧,在他再婚后,繼母更容不下她。
有一回,水青都站到家門口了,繼母卻以她不方便出現(xiàn)為由,驅(qū)趕她,不讓她進門。
可憐的水青,就卑微地默默地,轉(zhuǎn)身離開,不知道該到哪里落腳。
水青沒有家,她從來都是被嫌棄、被排斥、被忽視的,家人對她談不上一丁點兒的尊重和共情。
這種對愛的匱乏,對溫情的極度渴求,也成了水青價值淪陷的導(dǎo)火索。
??17年后偶然的一天,母親曲婷回來了,水青欣喜若狂。她不敢太過踏足母親的生活,生怕打擾了她。
可是暗暗地,她卻如饑似渴地想要靠近母親,維持這份久違的溫暖。
以至于,后來水青得知曲婷欠下高利貸,還款期限僅剩3天時,為了保護媽媽,為了長久地彼此陪伴,水青竟然決定配合媽媽,犯下了綁架同學(xué)的罪行。
最終,母女二人因觸犯法律,都被繩之于法。
這樣的結(jié)局,不免令人唏噓。
如果說曲婷付出代價是咎由自取,那水青被潦草改寫的一生,又該由誰買單呢?
演員萬茜不無感慨地說:“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p>
一個從小沒有得到過愛和關(guān)注的孩子,情感需求從未得到滿足。
一旦找到了情感寄托,她就會拼命地想要抓住這份愛,填補內(nèi)心的空洞。
02、原生家庭的烙印,刺穿孩子一生
知乎上有個問題:原生家庭很糟糕是一種什么體驗?
3000多個回答中,都無一例外地充滿了悲觀、厭惡、反感的負面情緒。
高贊回答中,有個網(wǎng)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她很優(yōu)秀,985名牌大學(xué)碩士生,聰明反應(yīng)快,外形漂亮,身邊不乏追求者。
然而,表面的光鮮卻彌補不了她內(nèi)心的苦澀,怨氣沖天,對未來充滿絕望,是她最真切的狀態(tài)。
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反差?
追溯自己的原生家庭后,她發(fā)現(xiàn)了這一切痛苦的來源。
小時候常常遭受皮肉之苦,挨打是家常便飯。
家庭氛圍戾氣滿滿,母親總是不斷的抱怨,嫌棄丈夫懶惰、不顧家、人差勁。
有一次,母親安排丈夫去買“魚糕”,但是買回來她又嫌買少了,因為這件小事,母親指責(zé)了丈夫很多天,只要想起來,她隨時都要爆發(fā)一次。
母親一邊對丈夫詛咒怨恨,一邊還要對自己歌功頌德,不停地向女兒灌輸自己的偉大和犧牲。
聽著這種“有毒”的話長大后,網(wǎng)友變得越來越仇視父親,卻也越來越輕視自己。
她覺得自己是一個累贅,這份沉重的自責(zé)和愧疚,猶如千斤重,不斷地壓在她幼小的心靈上。
漸漸地,她的世界開始扭曲,她缺乏分辨能力,容易被別人的話迷惑。
她的生活態(tài)度很消極,愛抱怨,與母親如出一轍。
在她成年后,母親對她的打壓和控制仍無處不在。
租房子母親嫌棄貴,條件差;
換工作母親罵她好高騖遠,配不上;
用無孔不入的挑剔、否定、打壓,幾乎毀滅了女兒不曾覺醒的自我意識。
她迷失了真實的自己,一直用討好他人的方式尋求認同和肯定。
如果別人施加一點恩惠,都會讓她感恩戴德。
她活得不像自己,而是變成了一個被母親擺布的木偶。
03、幾種“有毒”的家庭模式
心理學(xué)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列舉了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
犧牲型父母、不稱職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體虐待型父母、言語虐待型父母和性虐待父母。
每一種有毒的家庭體系下,都在醞釀一個個被“毒”侵襲的孩子。
常常懷有“我為這個家犧牲了太多,為孩子放棄了太多”的心態(tài)的父母,會不斷地向孩子索取愛和回饋,尋找平衡感和價值感。
被“愛”綁架的孩子,會產(chǎn)生著巨大的負罪心理,甚至?xí)o底線地放棄自己,討好父母,為父母而活;
常常無視、忽略孩子的存在和訴求的父母,會枉顧為人父母的職責(zé),而自私地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被精神遺棄的孩子,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他們的自我極度虛弱,對世界缺乏基本的信任,自卑、懦弱、掙扎,是他們內(nèi)心最真實的寫照。
常常指揮、操控、要求孩子聽話的父母,會把無視孩子的個體獨立性和自我意志,把他們當成一件私有物品,施加命令。
被打壓和漠視的孩子,一方面會變得自卑、沒有主見、喪失自我,另一方面,可能會極度叛逆和反抗父母,捍衛(wèi)自己的家庭權(quán)利。
常常打罵、暴力對待孩子的父母,更是把父母的強勢演繹到極致,用最原始的方式,讓孩子產(chǎn)生畏懼心理,借此操控孩子。
被打罵、被懲罰、被暴力傷害過的孩子,不但會變得膽小、敏感,更有可能沾染暴力傾向,從受害者,轉(zhuǎn)變成一個施暴者。
以上各種有毒的原生家庭,都會給孩子的性格缺陷埋下伏筆。
父母早年給孩子營造了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就會在孩子內(nèi)心埋下了什么樣的種子。
終有一天,這顆種子會破土而出、發(fā)芽成長、顯露原形。
04、怎樣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
什么樣的原生家庭是健康的?
我想,應(yīng)該有以下幾個關(guān)鍵詞。
愛和陪伴、尊重和接納、拒絕暴力。
就像黃磊和孫莉,教育三個孩子的方式。
雖然工作很忙,但是黃磊每年都會留出休假時間,專門陪伴孩子。
日常生活中,他喜歡給孩子們倒騰美食,接送孩子上學(xué),他用實際行動詮釋向孩子詮釋,陪伴和愛的意義。
對于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黃磊也會“因材施教”。
大女兒多多,氣質(zhì)溫婉,獨立大方,他就鼓勵女兒多參加活動;
小女兒妹妹,古靈精怪,奇思妙想,他就陪著女兒天馬行空;
小兒子弟弟,活潑好動,他就帶著孩子們一起戶外運動……
看見每個孩子的性格特質(zhì),尊重他們的天賦和興趣,不強迫不限制不要求他們服從自己的安排,這樣的父母,才能給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此外,黃磊還曾強調(diào)過,自己的家里是沒有暴力的,語言暴力也不行。
他跟孩子們溝通,從來都是平等的交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表達出來。
他跟妻子孫莉恩愛有加,從來沒有吵架和互相指責(zé),夫妻關(guān)系這根定海神針,穩(wěn)住了每個孩子的安全感。
當一個家庭,具備了以上要素,才會給孩子的成長,澆灌充足的心理營養(yǎng)。
有了愛和陪伴,孩子會相信自己是被愛包裹的,自信、樂觀的種子會發(fā)芽;
有了尊重和看見,孩子會享受到自由的發(fā)展空間,變得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強大;
清除了暴力的家庭,孩子會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下,與父母關(guān)系越來越親密。
這樣的家庭,是健康的,也是最有益于孩子成長的。
希望天下父母都能從改變自己開始,切掉原生家庭的“毒瘤”。
從現(xiàn)在起,用溫暖的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溫馨的、愛意滿滿的家。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741 測試
立即測試
245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437 測試
免費測試
517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