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方共同決定分手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最終可以走出失戀的打擊,通過幫助,也許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從朋友處得到支持,并最終進入一段新的關系。遺憾的是,若只是其中一方單方面決定結束關系,而另一個人還深陷其中、深戀不已,這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此時被拒絕、拋棄的一方所體會到的痛苦很可能是毀滅性的,有人會經歷無盡的哀傷、無邊的悲觀,并對于是否能再次獲得愛情擁有深深的恐懼。我常年與這樣深陷傷痛、被拋棄的人工作,他們無法走出這份喪失,而我的工作就是,傾聽他們的故事和困擾。
若一個人連續(xù)在多段關系中被拋棄,其它人可能會對他做出苛刻的評價;他們的朋友可能會為了他好,勸他“放下就好了”;或是暗示他對于關系失敗也是有責任的。大多數(shù)剛遭受分手的人,通常會盡一切努力,試圖使關系繼續(xù)。而且,當他們再次被拋棄時,他們會為之困擾、痛苦,擔心是不是永遠也走不出來,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多年與這些人一起工作,我會幫助他們看到,他們處理愛情的方式可能與最后的結果有一定關系。他們學習到這一點后,就能夠以更好的方式處理下一段關系。在本文中,我就難以走出失戀的人總結出以下十個最常見特征和行為,希望可以幫助這些依然掙扎在失戀痛苦中的人們:
1、內在的不安全感。當人們即將喪失非常重要的東西時,他們自然會覺得不安全。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已經學會了一定方法,保護自己,合適地處理悲傷和恐懼,經過一段時間,他們就可以放下。
遺憾的是,另外一些人可能因為在過去經歷過多重喪失,在更深的層面感到焦慮。他們在關系中,一旦被曾經信任的伴侶所背叛,他們會更難以重新獲得內心的平衡。他們會覺得非常的無助和無望,覺得永遠都不可能再次相信愛情。甚至他們可能會感覺到痛苦掩蓋了一切,無法繼續(xù)自己的生活。(譯者注:童年經歷過重大喪失的人,對于喪失就會額外敏感,在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會比沒有這種情結的人更強。成年后的親密關系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對他們來說,這個考驗就格外的嚴峻,就會更難以走出來。)
2. 過于理想化。有時人們覺得自己終于找到了一段“完美的關系”,這時若伴侶離他們而去,他們就會擔心永遠不可能再找到那么美好的愛情了。被拋棄的人可能會夢想有一個特殊、可信和愛自己的伴侶,但是,如果真的找到符合這個要求的人之后,他們又會很害怕去了解伴侶是否具有同樣的愿望或期待。當他們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了完美伴侶后,他們會把一切投入到這段關系中,希望它永遠不會結束,因此他們會忽視所有警示信號,直到已經太遲。(譯者注:有些人傾向于過于理想化一段關系或是一個人,一旦理想化破滅時,這個打擊就是毀滅性的。在這種理想化的影響下,他也容易看不到真相,被自己的幻想所麻痹。)
3. 童年遺棄創(chuàng)傷。在生活這場游戲中,孩童往往會成為關系出現(xiàn)問題的父母間的乒乓球,被拋來拋去,對情況無能為力。這樣的早年生活讓他們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戀模式,也往往會導致他們變成恐懼的成人,擔憂愛情早晚會逝去而無法去愛。他們不信任伴侶,或是過于努力地嘗試去信任伴侶。因為對依戀關系抱有恐懼,他們可能以為自己在關系中完全投入,但實際上他們自我保護,無法真正地對一段關系做出承諾。他們覺得關系難以捉摸且無法控制,卻會在沒有仔細識別前就饑渴地投入關系。他們內在的恐懼也會讓愛他們的人疲憊不堪,最終因為得不到鼓勵而離開關系,讓他們再次體會童年被拋棄的創(chuàng)傷。
4. 害怕孤單。若一個人總是擔心自己孤單,那他就很可能為了維系一段關系,而容忍被忽視、虐待和背叛。若他們的伴侶愿意留在這種不平等的關系里,最終可能會發(fā)生兩個結果:要么是伴侶會開始覺得太內疚而無法持續(xù)關系,或是留在關系里,但不斷地去尋找另外一段更好的關系。(譯者注:因為害怕孤單而妥協(xié)維系的關系,注定是不健康的,哪怕妥協(xié)的這一方百般忍讓,另外一方最終也還是會離去。)
5. 依靠伴侶來獲得自我價值感。在任何親密關系中,若一方成為另一方自我價值的唯一評判標準,這是很危險的。這就像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一旦沒有得到正面反饋,則這個人就會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若對方決定結束關系,被拋棄的一方就更會只看到對方給予自己的負面評價,包括自己的缺點、做錯的地方,并最終認為永遠也不會有別人愛自己。(譯者注: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自我價值建構在別人的評價上,是無法真正在內心獲得自己的價值感的,而在親密關系中如果過于依賴對方的評價,那么分手時,當然就會接收到自己的一切被否定的信號,從而自信大受打擊。)
6. 害怕失敗。有人會害怕做錯事,包括親密關系。他們希望達成一切目標,無法面對任何失敗,在這種恐懼下,當事情有不好的發(fā)展傾向時,他們往往會反應過激,或是無法看到真正關鍵的地方。當他們的伴侶離開關系時,他們往往會過度自責,認為自己本應做的更好,通常這種自我貶低會讓下一段關系更容易失敗。
7. 過于浪漫主義。傳統(tǒng)意義上的“浪漫”無法保證關系真正成功,所有人都會在關系一開始時,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接納和包容,但進入長期關系后,雙方都要面臨挑戰(zhàn),調和彼此分歧。那些緊抱著浪漫幻想不放的人則不容易接受這一點,他們想成為伴侶的一切,期待雙方一直停留在持續(xù)不斷的強烈激情中,當日?,嵤聛硪u時,他們不以為然,以為這只是短暫的阻礙,于是,伴侶往往會覺得不被看到和不被理解,并最終去尋找更現(xiàn)實的關系。(譯者注:經營長期的親密關系要面對投射的破滅,激情的消逝,難以接受這一點的人很可能是在拒絕看到真實的對方,被拒絕看到的那一方可能會主動離去。)
8. 永不逝去的愛。有人相信永遠愛一個人是一種美德,即便在關系已經結束了,他們也覺得自己繼續(xù)愛這個人是驕傲的。他們真誠地相信,一段曾經美好的愛情永遠不會逝去,并愿意永遠等對方回來。對于他們而言,一旦他們對伴侶許下了堅貞不移的承諾,哪怕這個伴侶棄他們而去,他們也不會再投入新的戀情,任何其它人無法與這份逝去的愛相比擬。
9. 無法比擬的滿足之后。有時一個人會覺得對方在某些特定方面給予了自己無與倫比的滿足,哪怕關系中的其它部分沒那么美好,但這個滿足足以彌補一切。一旦他們有這個體驗,他們覺得自己再也不可能離開這種滿足,一旦他們被伴侶拒絕,他們會愿意做出任何犧牲,以便讓對方回來。
10. 真正的病態(tài)跟蹤者。不幸的是,的確有些人在明確知道關系已經結束后,還是無法放棄他們的伴侶,哪怕對方回避、拒絕甚至是侮辱他們,他們也不愿意或不能夠放棄。為何人們會這樣呢,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無處可去;或是認為自己再也不可能找到這么合適自己的人了;也許他們會選擇那種無法回饋愛的人作為伴侶,卻無法接受這個現(xiàn)實;也許他們看到父母中的一方不斷做出犧牲卻沒有得到回報,并因此相信這種行為是高尚的。如果這種痛苦足夠強烈,他們就可能會跟蹤、侵犯離開的伴侶,無法停下試圖挽回關系的舉動或嘗試。
沒有回報的愛是痛苦的和令人沮喪的,只有人類才會不斷嘗試去改變無望的結果。許多經歷反復拒絕的人會變得疲憊和憤世,在之后的關系中投入越來越少,他們不再相信關系,因為他們無法承受再次受傷。一旦理解這種狀況,有的人可以學會選擇更好的伴侶,面對關系的得失,在面對損失時增加自己的彈性。只有這時,他們能明白,一個人愛的更多,就會痛的更多,這是不可避免的。
追尋真正親密關系道路上,每個人都需要決定自己要冒多大的險。為了得到最好的結果,我們只能努力去創(chuàng)建真誠和真實的關系,哪怕這意味著要放棄為了愛不惜一切的做法。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36 測試
立即測試
148 測試
免費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974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