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系中的道歉:小舉動里的大乾坤
01|親密關系中,道歉常被忽視
在親密關系里,道歉這件事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少人談戀愛時,最害怕的不是吵架本身,而是吵完架后的沉默、冷處理,以及那句難以說出口的“對不起”。其實,我們真正在意的并非“對不起”這三個字的字面意思,而是對方是否愿意放下身段,是否愿意為修復關系付出努力。
然而現(xiàn)實是,很多情侶在爭吵后,并沒有真正的道歉行為。他們要么選擇沉默不語,要么轉移話題假裝無事發(fā)生,甚至用一頓飯、一個擁抱來敷衍了事。他們誤以為感情好的標志是“少吵架”,卻沒意識到,真正決定兩人能否長久走下去的,不是能否避免沖突,而是能否妥善修復沖突,而修復的第一步就是真誠的道歉。但在成年人的親密關系中,道歉卻成了一種稀缺品,這并非偶然,背后有著深層次的結構性原因。
02|為何很多人不懂好好道歉
在許多成年人的親密關系里,道歉常常被等同于“示弱”。一旦說出“對不起”,就好像在這場爭吵中輸了,失了面子,掉了身價。這種心理背后,是“情緒權力”的錯位。根據(jù)《親密關系中的情緒博弈》的研究,在長期穩(wěn)定的親密關系中,掌握情緒調節(jié)主動權的一方,往往在關系中也擁有更多的議價權。也就是說,誰更能沉得住氣不說話,誰就更有話語權。這種博弈并非一開始就存在,而是在無數(shù)次爭執(zhí)后逐漸形成的一種慣性。道歉被視為“認輸”的舉動,自然就越來越少有人愿意主動去做。
此外,社交網(wǎng)絡普遍宣揚“自我表達”“自我保護”的觀念,人們越來越強調自身情緒的合理性,卻越來越不擅長對關系負責。簡單來說,我們這代人很擅長表達“我不開心”,卻不懂得處理“我們之間出現(xiàn)了問題”。所以,在一段關系中,并非沒有人道歉,而是出現(xiàn)了以下幾種情況:
在這樣的模式下,道歉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成了消耗關系的“罪魁禍首”。
03|“壞道歉”會慢慢掏空關系
很多情侶最終分道揚鑣,并非因為遭遇了重大問題,而是被一系列小沖突積累起來的情緒疲憊所壓垮。讓我們來分析一個典型的場景:女生因為男友晚回家沒有提前告知而生氣,男生卻覺得“這點小事至于嗎”,于是選擇冷處理。幾個小時后,他給女生帶了杯奶茶,心想“這下總該沒事了吧”,可女生心里卻越發(fā)疏遠。這不是冷戰(zhàn),也不是誤會,而是關系在“沒有得到回應”的過程中逐漸冷卻。女生在意的并非男友晚歸這件事本身,而是對方是否把她放在心上;男生以為帶奶茶就是安撫,可女生真正想要的是一句:“我知道你擔心我,我下次會提前告訴你?!?/p>
你看,這并非溝通技巧的問題,而是對方是否愿意承認“這件事傷害到了她”。當一段關系中,道歉只是走個形式,并非真心承認錯誤;只想盡快翻篇,而非真正修復關系,那么每一次爭吵都會成為信任的一次裂痕。那些走不長遠的關系,往往不是因為爭吵太多,而是從未有過一次真誠的道歉。
04|能長久走下去的情侶,都擅長道歉
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能夠長久相伴的情侶,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道歉從不拖延,也從不裝糊涂。好的道歉,具備以下三個底層能力:
寫在最后
“能不能好好道歉”,看似是情緒溝通的技巧問題,實則是一個人是否愿意為關系承擔責任的體現(xiàn)。長久的關系,從來不是靠運氣維系,而是靠彼此一次次用心修復得來的。不是爭吵少,而是修復得好。如果你正處于一段親密關系中,不妨問問自己:上一次真誠的道歉是什么時候?如果太久沒有,也許,是時候重新學會這件看似微小卻意義重大的事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658 測試
立即測試
2210 測試
立即測試
1921 測試
立即測試
667 測試
立即測試
34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