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給予你關心,卻不會越界干涉;我會耐心傾聽你的故事,但不會隨意發(fā)表意見。倘若你需要建議,我會設身處地為你考量,一旦你做出決定,我便會尊重你的抉擇,不再多言。
這樣的相處模式,乍一聽或許顯得有些冷淡,但我始終堅信,保持適度的距離感至關重要,因為守護內(nèi)心的寧靜同樣不可或缺。一個習慣過度共情的人,若不學會適度“冷漠”,只會不斷消耗自己的人生。
擁有共情能力本不是壞事,畢竟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往往更能敏銳捕捉情緒信號,自然也更能理解他人,在社交場合中自然更具優(yōu)勢。然而,總是因小事就與他人產(chǎn)生強烈共情,會在不知不覺中浪費大量時間,使得自己無暇專注于自身成長。而且,那些能引發(fā)他人強烈共情的事物,通常都充斥著滿滿的負能量。也就是說,若總是將精力耗費在應對那些令人鬧心的事情上,生活體驗必然會變得糟糕透頂。讓自己的心情時刻處于煎熬之中,說到底,就是不懂得愛自己。
當一個人的共情能力過強時,情緒的消耗會逐漸演變?yōu)閾p耗。
與此同時,表達欲也會逐漸降低,越來越懶得去解釋。因為我深知,很多事情,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即便說了也無濟于事。畢竟,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心去感受,用時間去經(jīng)歷,很難用寥寥數(shù)語就能說清楚。就像自我介紹環(huán)節(jié),我一直覺得它沒什么必要,因為很多時候,連自己都不了解真正的自己,又怎能指望別人去感受呢?我們所感知到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自己,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所以,我時常保持一種清醒的“冷漠”,明白真正的感同身受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冷暖自知。因此,我控制著自己的表達欲,深知多說無益。
你要像一個理智而“冷漠”的成年人,不要輕易被情緒左右,不要因為幾句甜言蜜語就欣喜若狂,也不要因為某個人的消息就情緒低落。要學會享受獨處的時光,一個人的時候,看看書、追追劇、學一首新歌,不要讓孤獨打敗你。要明白,快樂源于自己,而非他人給予。
人生在世,要明白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悲喜只能自己承受。這是活得自在灑脫的開始,也是愛自己的起點。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475 測試
免費測試
701 測試
立即測試
213 測試
立即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702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