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行事之艱難,實乃不言而喻,欲成就一番事業(yè),更是難上加難。唯有身居高位,方能行事自如,隨心所欲。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大唐朝廷的法度,竟因一女子之言而搖擺不定,從貴妃的一句無心之嘆,到最終的一聲輕笑,竟引得上行下效,勞民傷財,荒謬至極。這恰似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直指大唐由盛轉衰的根源所在。
于我們普通人而言,人性往往左右著我們的選擇??此茪v經(jīng)世事,觀念有所轉變,選擇有所調整,實則可能只是剛剛窺見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潛在欲望。對我而言,重要的并非自己是否成為李善德,而是當身邊出現(xiàn)如李善德般的人物時,我們該如何伸出援手,給予支持。
然而,對于李善德而言,心中滿是酸澀。他深知“民可近,不可下”,民眾雖卑微,卻不可輕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話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個深淵,我們俯身去看的時候都禁不住頭暈目?!薄?/p>
千古艱難唯做事,一事功成,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艱辛與汗水。從古至今,但凡偉大的成就,背后都隱藏著無數(shù)的苦難。勞心者治人,勞力者受制于人,無論成敗,鮮花掌聲、功勞毀譽,似乎都與那些默默付出的勞力者無關。對我們個人而言,人生如白駒過隙,來如風雨,去似微塵,只需深諳“和光同塵,好處均沾,眾人拾柴火焰高,獨食難長久”的道理。
曾有書友發(fā)表過一段深刻的感悟:
無論收到何種文件,務必仔細核對。這亦是本書故事的起因,李善德因未仔細核對荔枝領,事后欲討說法卻無人理睬。他從遙遠的嶺南運送鮮荔枝至長安,此等壯舉,常人難以企及,幾乎從一開始就被判了“死刑”。但他卻懂得如何善敗,將損失降至最低,想盡辦法護妻兒周全。這讓我聯(lián)想到職場中那些看似棘手的工作,雖無法完全完成,卻可尋找緩解之策,推進工作,將失敗風險最小化。
“和光同塵,雨露均沾,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亦讓我想起家中長輩的教誨:“發(fā)表文章,要將領導名字置于前,自己的名字置于后;取得成績,先感謝領導提攜,再感謝同事幫助?!崩钌频略趲X南遭遇重重阻攔,最終明白,要想辦成一件事,需團結各方力量,讓大家都能從中獲益,方能將事情辦成辦好。書中提到:“獨食難長久?!崩钌频氯舨粚⒐谪暙I給衛(wèi)國公,不僅難以開展工作,還極有可能被有心之人搶奪勞動成果。
學會借勢,勿一味依賴自身力量。李善德未得楊國忠?guī)椭鷷r,被人如皮球般踢來踢去,辦不成事還積了一肚子氣。但有了楊國忠的“銀牌”,借助關鍵人物的力量,他得以調動人力、物力、財力,官員態(tài)度亦隨之轉變。我們平時辦事,亦應先與領導請示,再去執(zhí)行時便說是領導交代的,以免相互為難。在職場上,領導交代的重難點工作,若自己覺得無法應付,應及時向領導請示加派人手,勿獨自埋頭苦干。
自己的想法,勿輕易告知他人?!凹幢隳闩c他交往,也應留一手??!如今他拿了荔枝轉運法,為何不照葫蘆畫瓢,自去嶺南取了新鮮荔枝回來?這份功勞,與你半點關系也沒有了!”李善德因將自己的荔枝轉運法告知他人,差點被搶了功勞。我們在職場中亦應如此,少說話多做事,特別是與利益相關之事,絕對閉口不談,別人問起便轉移話題。
勿輕易給人承諾。李善德答應富商將荔枝轉運的差事交給他們商隊,回京城后卻發(fā)現(xiàn)此事自己說了不算,最后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保存荔枝的容器,差點誤了運送荔枝的大事。因此,光想不行,還需行動并反饋。李善德列出了四條運送路線,每條都讓人跑了兩遍,并自創(chuàng)了反饋表格。很多事情若未切實去落實,都只是停留在幻想層面。
規(guī)則往往是為弱者設立的?!傲鞒?,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規(guī)矩?!崩钌频掳匆?guī)矩辦事處處碰壁,而靠著“銀牌”卻暢行無阻。
我也深以為然書中那句話:“人還是要做一個強者,站在底層清高,責怪世界的不完美,除了感動自己,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只有當你有了足夠的實力,才能改變現(xiàn)狀?!?/p>
看過一篇官場小說《滄浪之水》,最大的感觸便是只有成為上位者,才能真正改變很多自己看不慣的事情。
在工作中,我們不應提前對未知的工作感到焦慮,干了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困難。正如王陽明所說:“想只有困難,做才有答案?!?/p>
若前些年讀到這類評論,我定會認為這是卑躬屈膝、隨波逐流、同流合污、沆瀣一氣的行為。但如今卻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認為這是人性的疊加。所謂的“造勢”,便是讓人性有所方向,形成疊加態(tài)。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又皆是如此。
從古至今,大家似乎總能從歷史中找到“借鑒”的“相似”橋段,且每每驚嘆是如此巧合,眾多“現(xiàn)在也是這樣”之類的感嘆層出不窮。
可事實卻是,“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今人的統(tǒng)治方式似乎并未超越古人。只是工業(yè)革命帶來的“蛋糕”變大了,分配方式得到了革新,人民溫飽矛盾得到些許緩解。但剝削與階級只是從封建的明面轉到了暗面,存在卻口口聲聲不提罷了。
當你去到一個上升通道狹窄的地方,或者說考核條件單一的職場,那里的競爭將是最慘烈的,也是最考驗人性的地方。所有人都想要在那個點上立功,于是各顯神通,甚至無所不用其極,人性的丑惡也將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各領域弄潮造勢之人,大多有原始家庭的底蘊作為其“能源”,耳濡目染成為其“技”,“往來無白丁”成為其“勢”,無一不需“自然資源”的支持。奈何“國有”成就了相對的“公平”,卻也失去了“冒頭”的機會,階級固化讓大多數(shù)人與小部分人剝離。
奈?不奈又如何?即便左右逢源,亦是伴君如伴虎,大多要小心謹慎拿捏分寸,心不自由。
何嘗不是“韓信胯下之辱”?何嘗不是“臥薪嘗膽”?何嘗不是需要人與人斗?何嘗不是人性與人性之博弈?
無論何時,小人物在時代洪流與官場漩渦中都是無奈與掙扎的。李善德的遭遇是無數(shù)底層打工人的縮影。職場中的算計、權力的傾軋、面對絕境時的無助,都讓人心生感慨。在黑暗中,總要有那么一點勇氣和信念,才能支撐著人繼續(xù)走下去。
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唐朝真的太少了,幾百年的歷史是多少代老百姓的交替更迭,他們的生活似乎是我從未關注過的,因為我只看到了那些足以留名青史或者遺臭萬年的人。
也許我的認知還太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在那個時代應該也是普通人吧。同時也很慶幸自己生活在新時代,至少可以做到吃飽穿暖,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437 測試
免費測試
2395 測試
免費測試
673 測試
立即測試
323 測試
立即測試
37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