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來自怡禾星球的提問:十歲的孩子看了病毒的書覺得很害怕,怎么辦?
這樣的情況其實在生活中并不少見,例如幼兒園的孩子上了安全教育課程,學習遇到火災、地震等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與合作;新冠疫情期間不少的孩子或者家人都擔心病毒致病死亡而惶恐不安…
病毒、疫情、火災等等,都是一些可能有危險的事情,當孩子有認識和理解危險的能力的時候,確實是容易感到害怕的。
尤其是在認識到危險的時候,孩子很可能會覺得危險是很可能發(fā)生、或者是唯一結果的事情的時候,即認為病毒一定會讓人生病、難受或者死亡,認為用電就會著火并且引發(fā)火災的時候。
怎么辦呢?
首先需要找個溫暖、燈光或者陽光充足的時間,挑大家感覺比較溫暖、放松、舒適的環(huán)境,這樣孩子會覺得更安全一些。
盡量避免在黑暗、感覺到危險、睡覺的時候來談論這些話題。
開始和孩子聊的時候需要先和孩子共情來開始溝通。例如可以和孩子說:“媽媽留意到最近看了病毒的書你覺得特別害怕對不對?”
如果孩子點點頭或者表示肯定,我們可以嘗試理解:“哦,病毒有些時候是讓人很擔心很害怕的(共情),媽媽也會害怕,媽媽也會擔心?!?/p>
如果孩子愿意,我們可以和孩子探討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病毒讓人害怕的地方,二是相反的一面——病毒的弱點,最后著眼于多個方法來找到應對病毒的方面——例如怎樣減少被病毒感染的可能,假如遇到病毒感染怎么找到幫助,怎么幫助恢復健康。
例如我們可以和孩子探討:“病毒確實有讓人可怕的地方,哪些地方讓人擔心呢?”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們嘗試肯定他的想法和感受:“是的,病毒確實是有厲害的地方,如果只想到它會很厲害、讓人生病死掉,確實是很讓人害怕的事情?!?/p>
其次引導孩子認識事情的對立面。例如“病毒哪些情況下活不下來,容易被消滅或者變弱?”
當孩子能想出來的時候,大家可以一起想多一些,當孩子表示不知道的時候,大人是可以找到相關的信息來幫助孩子認識不同的信息的。
最后是聚焦于解決危險的多種方式:“怎么能保護我們自己避免受到病毒的影響呢?被病毒影響的可能性有多大?確實被影響了,哪些途徑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呢?”
如果孩子小,不能理解到上面的問題的時候,大人就可以通過前面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和認識到不同的信息,或者通過其它類似的一些“練習”來學習認識事物的多樣性、以及學習到“安全”掌控這些事情或者物件的能力。
例如我們可以在平常用火或者用電的例子和孩子探討:我們平時用火/用電是不是會有危險?可以怎樣用火/用電幫助我們生活舒適而又能減少危險?用好火可以幫助我們做什么事情?
當孩子原來的想法,即認為危險的結果就是唯一的答案,有多種影響因素和多種可能的方式來影響變化以及幫助到自己的時候,通常孩子就會覺得這個事情自己能夠掌控、可以有幫助自己的地方,孩子的焦慮不安就有可能會緩解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35 測試
立即測試
245 測試
立即測試
454 測試
立即測試
437 測試
免費測試
1058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