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人生是一條從東岸到西岸的火車,中間有大大小小的站,站點之間跨越不同地域、時區(qū)、景色,以及文化圈。而在不同階段,坐在車上的乘客,他們的心情有所不同,共處于同一列車廂中的乘客來回替換。
從起點到終點,我們仿佛只是「坐在」同一個位置。實際上,我們和我們周遭不斷有事情產(chǎn)生變化。這就是真實人生,人生這條路總是充滿變化,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自身與外在環(huán)境的改變。
人并不喜歡改變,人天生喜歡事物穩(wěn)定。
可能會有人反問:「我希望理想實現(xiàn),希望在工作中不斷升遷、賺取更多報酬,這個過程難道不是改變嗎?我喜歡理想逐步實現(xiàn)帶來的好處,不就意味著我不喜歡穩(wěn)定嗎?」
實際上,這種觀點也是人喜愛穩(wěn)定,不喜歡不穩(wěn)定的天性展現(xiàn)?!改阆M约旱睦硐搿罕囟ā粫崿F(xiàn)」,這就是一種寄望未來肯定會和自己當下「想的一樣」,也是一種力求穩(wěn)定,不希望自己的既定規(guī)劃被打破的情感,一種對不穩(wěn)定和改變的厭惡。
然而,職場和生活其他場域無異,有機遇,也有陷阱;有時是我們快樂的來源,有時也是我們痛苦的發(fā)端。
這就是我們在職場中要面對的,可能你正在奮斗的道路上,甚至你已經(jīng)有了一些成就,但面對職場上潛在的種種變化,你不得不應對,不得不鞭策自己去處理不穩(wěn)定感帶來的心理重擔。
今天,我們就從存在心理治療的角度,針對職場人如何處理職場生活的心理困境。
02
對待痛苦的四種方式
這里談的痛苦,是一種廣義的痛苦。你被長官指責了,你感到愧疚,這是一種痛苦;你被同事惡意中傷,你感到委屈,這也是一種痛苦;你面對中年失業(yè),產(chǎn)生無力與迷茫,這同樣是一種痛苦。
對此,心理學家雅各布森(Bo Jacobsen)談到,常人處理痛苦的方式有四種:
第一、把痛苦視為可以控制或征服的對象
有些職場人信奉這套理論,認為痛苦是可控的,所以他們往往會將無法承受痛苦的人視為弱者,嘲笑他們。這種觀點,表面上能讓一個人在職場上顯得很強硬,但也同時意味著這個人欠缺面對失敗的合理預期。從存在心理治療的角度,試圖去控制痛苦是反人性的,畢竟人不是上帝,總有做不成的事。
抱持這種觀點,可能有助于我們消除一般性的痛苦,但對于超乎我們能力的痛苦,可能我們會更加因為一籌莫展而陷入深深的絕望,反而無法從痛苦中存活下來。
第二、把痛苦視為可與之對話的對象
心理學家博斯(Medard Boss)認為,人們面對痛苦,實際上就是在處理與痛苦的關系。換言之,有效處理痛苦的方式,就是找到一個自身能與痛苦共處的方式。
比如你對每周例行的晨報感到緊張,很有可能你永遠無法徹底排除這份緊張,但你可以換個視角,不要尋求讓自己不緊張,而是尋求讓自己在緊張的過程中最大程度的完成任務。
像是你不敢面對人們的視線,你可以把心思放在準備PPT上,那么屆時你可以專注在你準備的豐富PPT,避開人們的視線。或者在團隊中,將準備報告的工作搶來做,把上臺報告的工作交給小組成員。
第三、把痛苦視為積極的挑戰(zhàn)或禮物
美劇《廣告狂人》(Mad Men)中有段情節(jié),主角身處的廣告公司痛失他最大的客戶(一個煙商)。他很憤怒,但他意識到這也許是一個機會,讓公司可以借機與過去沒有交集的潛在客戶產(chǎn)生交集。于是他發(fā)了新聞稿,表示他們一點都不惋惜失去煙商客戶,因為他們認為民眾的健康比賺錢重要,成為反煙等相關組織基金會合作的廣告公司。
面對痛苦,如前所述,就是面對一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另外一種闡釋,就是處在一個「別無選擇」、「選什么都不對」的兩難(dilemma)困境。
有些人認為,我們應當把痛苦視為人生的機遇,甚至當成上天的禮物。這種想法視為違反事實的,但能夠讓一些人得到內心的慰藉,降低兩難困境造成的無力感、挫敗感和連帶的負面情緒。
因此這種觀點不能說是錯的,但也并非人人適用。不過,這能給予我們看待痛苦的另外一種角度,就是去覺察應對痛苦的歷程,而不是只看結果。
第四、把痛苦視為完全無法掌控的宿命
當痛苦來臨,常見的一種態(tài)度是「我毫無辦法!」這看起來是種消極的情緒,但這種感受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當我們真的愿意接受「人是不完美的存在」此一事實,我們才能放下那些過于崇高而遠離實際的理想,踏踏實實的面對真我,面對真實的世界,那么我們的痛苦也將使我們回歸現(xiàn)實,而不是企圖用超越人性的方式去處理痛苦,結果把自己推到更黑暗的深淵。
有些事情就是超出我們的能力,比如視頻會議中,偶爾網(wǎng)絡信號不穩(wěn)。電信公司又不是我們開的,也不是和我們視頻的客戶開的,有時我們只能接受這個狀況,完成眼前的會議。
03
結語:
沒有什么是穩(wěn)定不變的
從存在心理治療的角度,痛苦壓根不是什么有意義的事物,也沒有必要將之抬高為某種神圣的命運。
痛苦只是痛苦,痛苦讓人難受。所以吃苦吃不出什么意義,吃苦是我們不愿意,但卻不得不面對的人生真相。
當你面對這樣的痛苦,你卻不斷給自己找理由忍受,那么你并不是在挖掘痛苦的意義,而是藉由賦予意義好讓自己避免更大的痛苦,那個痛苦就是「不穩(wěn)定感的恐懼」。
比如你連續(xù)加了一個月的班,你失去下班后的自由生活,這讓你很痛苦。但你忍受加班,在于眼前要找其他工作,你可能擔心自己的年紀,或者擔心就業(yè)市場不好。你可不能在這時候丟了工作,否則繳不出房貸,你會更崩潰。
這才是痛苦的真相,我們根本不想受苦,但當我們開始為排除痛苦尋求理由,絕大部分原因在于有另一件更讓我們恐懼的事物,使我們退而求其次,選擇與當下的痛苦共處。
當我們在職場中面對痛苦,我們有幾點能做的:
第一、先承認你在吃苦,別急著賦予意義,別急著給痛苦找理由。
第二、記錄痛苦給你的身體、心理、人際關系等方面帶來的影響。
第三、反思自己面對痛苦,卻不愿改變的恐懼感。什么讓你最恐懼,以至于你寧愿承受眼前的痛苦?
第四、對比內心的恐懼,以及已經(jīng)在你身心造成的既定影響。想想你在承受痛苦中失去的,以及即將失去的,和你繼續(xù)承受痛苦的代價相比,你更愿意接受哪部分的結果?
第五、做選擇。別忘了!不選也是一種選擇。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2395 測試
免費測試
454 測試
立即測試
673 測試
立即測試
974 測試
免費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