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破舊的建筑,一輛停在路邊的舊車,或是一位多年未見過孩子的父親……
當我們想到“拋棄”時,通常會想到這些。
但情感上的拋棄是不同的——它不像破舊的建筑那樣引人注目。
為了理解情感上的拋棄是什么感覺,我們必須先談談情感忽視的內在運作方式。
兒童時期的情感忽視比我們想象的要普遍得多——當父母沒有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出足夠的回應時,就會發(fā)生這種情況。
盡管兒童時期的情感忽視很簡單,但卻不那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外人看到的可能是小孩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家庭,并在一所很好的學校讀書。但他們看不到的是一種情感上的空虛——在孩子與父母的每一次接觸中都會出現(xiàn)。
盡管你的情緒可能是無形的,但它們的重要性不亞于你對食物和住所的基本需求。事實上,情感聯(lián)系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每個人都需要這個才能茁壯成長。
孩子們需要足夠的情感反應、情感認可和情感教育才能成長為充實的成年人。
你的情感能向你傳遞一些重要的信息,告訴你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做,以及為什么這么做。
當你在兒童時期經歷情感忽視時,你就像是被蒙在鼓里,無法接觸這個豐富而迷人的情感世界,你會有一種錯誤的想法——自己的感受不重要。
最終,童年時期的情感忽視不僅教會了你忽視自己的情感,也教會了你拋棄自己。
兒童時期的情感需求
1.情感回應
“我發(fā)現(xiàn)你突然變得很安靜,是不開心嗎?”
“我感受你現(xiàn)在很失落?!?/p>
“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生氣?!?/p>
作為父母,當你注意到孩子的感受時,你一定要將這種感受傳達給他。這可以教會孩子,他的情緒很重要,他也很重要,你一直在關注著他。
同時,你也在向他傳遞一種信息——他的感受是真實的、值得關注的。這也可以教會他如何回應自己的感受。
2.情感認可
“你可以對那件事感到難過。當你不開心時,我會陪在你身邊?!?/p>
“你感到失落很正常。當事情沒有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發(fā)展時,我們都會難過?!?/p>
“我理解你為什么生氣,這件事發(fā)生在你身上實在是不太公平了?!?/p>
由于情緒是孩子們最深刻、最個人化的表達方式,所以孩子們需要知道他們的感受是有意義的、合理的。
當你肯定孩子的情感反應時,你就在向他們傳遞一種信息——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們因這件事而產生的各種情緒也是正常的。
3.情感教育
“你看起來很傷心,我能從你臉上的表情看出來。我們談談吧,這樣我能更好地了解你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把事情說出來后,你可能會感覺輕松些?!?/p>
“我知道你對這件事抱有很大的希望。當事情沒有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向發(fā)展時,我們會感到非常失望。所以你現(xiàn)在有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但是你要知道,這些難過的感覺總會過去,我們只需要給它一點時間。”
“我知道你很生氣,如果這種事發(fā)生在我身上,我也會生氣。但我們可以將憤怒化為力量,一起商量下以后要怎么做?!?/p>
孩子們并不是生來就能理解情緒及其運作方式的。就像上學學習知識一樣,他們也需要學習識別情緒,學習如何解讀情感傳達給自己的信息。
當孩子遇到情感困惑時,你及時給予他們幫助,不僅有助于他們正確識別情緒傳達的信息,還能教育他們如何化情緒為力量,思考下一步該怎么做。
情感上的拋棄
那么,兒童時期的情感忽視究竟是如何讓人一生都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呢?
許多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說“我小時候什么都有”,可能擁有富裕的家庭、豐富的食物、昂貴的書桌、精美的學習用品、最新的玩具,甚至是一輛汽車。這些東西讓他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滿足。
但是,你的父母是否滿足了你的情感需求?他們有沒有教你如何識別、認可、回應和表達你的情緒呢?他們有坐下來,與你認真、仔細地談過這些嗎?
大多數(shù)在情感上被忽視的人,他們能夠輕易想起自己的物質需求得到過很好的滿足,卻很難想起童年時期深刻而有意義的情感,甚至在成年后也很容易感到孤獨。
這是因為父母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方面做得很好,但有時,甚至在不自知的情況下,他們無法滿足孩子生活所必需的情感需求。
為什么情感忽視會讓人覺得被拋棄?
1.缺乏情感回應
每個人都在以一種未經過濾的、原始的,有時甚至是壓倒性的方式體驗自己的情感。
最初,與自己的情感建立聯(lián)系時,你還不能理解情感向自己傳達的信息。在父母的教育下,你逐漸學會識別情感信息。
但當父母沒有對你的情感作出反應時,你會感到孤獨和困惑,生出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正是這種對情感未及時回應的行為,導致你無法與自己的情感建立健康的關系。
2.缺乏情感認可
在成長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或開心或難過的事情,也會因此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當你看到同伴穿了今年最流行的鞋子時,你可能會羨慕他;
當你的同桌得到你最喜歡的老師的表揚時,你可能會嫉妒他;
……
由于你是第一次體會到情感,你可能會感到無措,擔心自己有這種想法是不是變壞了。
若父母在這時敏銳察覺到你的變化,并對你說“這是正常的,你沒有錯”,你就能明白這些情感體驗是正常的,是可以被理解的。
但如果父母不告訴你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你可能會堅信自己的感受不好,甚至會討厭別人或厭惡自己。
3.缺乏情感教育
我們并不是天生就有情感知識的,而是需要他人幫助自己理解那些感受從何而來、它們意味著什么、如何識別它們,以及如何向別人解釋和表達它們。
沒有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我們可能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情感、無法作出回應,也不會向別人解釋和表達自己的情感,甚至自己都不理解這樣的情感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處理,以至于自己無法正常與他人相處。
如何從情感忽視中拯救自己?
如果你在兒童時期經歷過情感忽視,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請不要擔心,你可以拯救自己——開始關注自己的感受。
當你認真傾聽自己時,你能聽到你的感受從最深處的自我那里向你傳遞的信息。這些信息告訴你,你喜歡/不喜歡什么、你的優(yōu)點長處/劣勢短處、你做決定的能力、你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會讓你感到快樂或難過。
盡管這些信息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但當你將注意力轉向內心的情感世界時,你的被拋棄感就會減少。你將不再需要忽視或懷疑自己。
當你選擇了你的感受,你就選擇了你自己。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67 測試
立即測試
936 測試
立即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
459 測試
立即測試
536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