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慮嗎?
我問了許多人,得到的大多數(shù)答案是肯定的。
焦慮的原因有很多,生存的壓力、關(guān)系的難題、事情推進的不順利等等。
很多人會將這些引起焦慮的因素歸結(jié)為“我不夠優(yōu)秀”。
只要足夠優(yōu)秀足夠強大,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本文作者一(化名)是一個從小到大都非常優(yōu)秀的人,不管哪個身份都值得被夸贊,可她仍然非常焦慮。
因為她不知道,除了女兒、妻子、媽媽、員工,她還有一個身份,是“自己”。
幸好,因為某次焦慮的爆發(fā),她找到了成長契機。希望她的成長歷程,會對你有所啟發(fā)。
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對兒子暴怒又后悔我害怕自己會繼續(xù)失控
當(dāng)2歲的兒子第N次在我耳邊大喊著“媽媽媽媽”時,我壓抑許久的憤怒終于噴涌而出,雙手不自覺地抓緊了他的雙臂,用力搖晃了一下,心底那句“你能不能安靜一點!”的吶喊響徹了整個房間。
那一刻,我們兩個都怔住了。
當(dāng)過媽媽的都知道,很多育兒書都在告訴你,不要做情緒化的父母,你的大吼大叫會給孩子的造成陰影。
我不知道這一次的失控對兒子意味著什么,雖然此后的他依舊在不依不饒地喊著“媽媽媽媽”,躺在我身旁呼呼大睡,仿佛歲月靜好。
但我卻被悔恨、惶恐、不安、無力的感覺所淹沒,深信這是一次無法挽救的心理悲劇,也害怕自己的失控有可能隨時再傷害他。
熒熒的手機屏幕上顯示著測試結(jié)果——重度焦慮伴中度抑郁。深夜像一只手,把我整個人拽進了情緒的深淵。
這不是我第一次認識“焦慮”。
8年前,我第一次失戀,時不時崩潰的情緒,讓我無法正常工作。
老中醫(yī)在病歷上鄭重地寫下“焦慮”二字,然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好丫頭,他是別人的了呀?!?/p>
我瞬間破防,哭到停不下來。接下來的幾個月,靠著棗仁安神口服液漸漸走出了陰霾。
第二次是婚后,面對老公的不管不顧,我歇斯底里,絕望之余約了線下的心理咨詢,在小而溫馨的房間里,咨詢師的語氣卻沒有那么善意。
他給我的結(jié)論是“優(yōu)秀的你需要扛起這一切,改變自己,改變他人”。當(dāng)我想問,在扛起一切前,是不是能先教我怎么“站”起來時,付費結(jié)算的時間到了。
這是第三次,也是我最害怕的一次。
因為我不再只是一個人,有個小孩如此依賴著我,而我卻有可能傷害他。
我決定雙管齊下,苦澀的中藥喝了一包又一包,也在線上尋覓著有眼緣的咨詢師,雖然期待值已經(jīng)降到了最低。
那段時間,人生像是在我眼前鋪開了一條又一條的路,我剛想邁開腳,卻撞了頭。
和現(xiàn)在的咨詢師的相遇,是偶然中的偶然。
可能源于那天出差終于有了自己空閑的一晚,可能源于咨詢師照片的眉清目秀,可能源于內(nèi)心有個小人一直在說“幫幫我”……
總之,這次我終于找對路了。
02
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第一次咨詢,我略帶遲疑的點進視頻間,和一個陌生人開始了50分鐘漫無邊際的聊天。
咨詢師問:“你在預(yù)約的那一刻,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想避免自己有暴力傾向。又或者,我想知道自己為什么不快樂?!?/p>
她繼續(xù)追問:“能具體描述一下你覺得不快樂的原因嗎?”
“我剛升職了,也被評為了優(yōu)秀員工,但我高興不起來。
我家里沒有房貸車貸,兒子很聰明可愛,但我感受不到愛。
人人都說我優(yōu)秀,平衡了工作生活,但我只覺得煩躁。”
咨詢師:“你覺得不快樂的原因呢?”
“也許是工作太累了,也許是孩子太吵了,也許是原生家庭的疤痕,也許是丈夫的缺位,也許是工作生活其實很難平衡,也許……”
咨詢師:“也許?”
“也許是,我太孤獨了……”
那一刻,我潸然淚下。如果不是咨詢師的追溯,我從不會把孤獨套在自己的身上。
一直以來,總認為孤獨是一個人的專屬,可我和父母、孩子還有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擁擠的屋里人聲鼎沸,我怎么會跟“孤獨”扯上關(guān)系?
可如果扯不上關(guān)系,為什么我總有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的悲壯感,在想傾訴時卻把話咽了回來?
“我們不必對此做評價,把這個為什么放一放,就說說你最真實的感覺。”很慶幸咨詢師這句話及時將我從牛角尖里拉了回來,繞開質(zhì)疑的陷阱,真實地面對自己。
我說:“我感覺到的孤獨,就像是那么多人自顧自地在我眼前走來走去、喧嘩吵鬧,但沒有一個能聽見我說話,在意我說的話,更不要說和我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起去面對和解決問題了。
我想讓他們注意,贏得他們理解,于是我不斷提高音量,據(jù)理力爭,直至歇斯底里,近乎咆哮?!?/p>
她問:“這樣的感覺是產(chǎn)后才有的嗎?”
我的記憶閘門被打開了:“好像一直都有……”
學(xué)生時期成績優(yōu)秀,可卻沒有交心的朋友。
他們反感老師拿我做榜樣,但不知我如此羨慕他們之間的親密無間、兩肋插刀。大家說我是尖子生,優(yōu)秀!但優(yōu)秀好像意味著失去鮮活的青春。
工作時期嚴謹認真,同事與我倍感疏離。
身兼審核的職責(zé),事事都要與人辯論個二三。同事說我是專家,優(yōu)秀!但優(yōu)秀好像意味著我是個不討喜的角色,見面最好退避三舍。
婚姻期間常年異地,丈夫與我敵意漸濃。
他說誰是一家之主,我說那你修個馬桶。畏畏縮縮,借口太多,他說我是良配,優(yōu)秀!但優(yōu)秀好像意味著不體貼、不溫柔、不值得。
育兒期間紛紛擾擾,長輩與我從未統(tǒng)一戰(zhàn)線。
雙方父母大事小事都有千百萬的意見,但絕不堅持,絕不下定論,隨時在變。我拿了主意,之后又處處質(zhì)疑。都說我是頂梁柱,優(yōu)秀!但優(yōu)秀好像意味著必須承擔(dān),不能松懈。
優(yōu)秀于我,是個貶義詞。大家?guī)е爸S的語氣,有意識地和我保持距離。
因為“優(yōu)秀”,我無比孤獨。
也許,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認識問題。我尋尋覓覓的答案,竟在轉(zhuǎn)身回看時找到了。
隨后我全然放松地聊起有關(guān)自己的一切,咨詢師在一旁仔細地聽著,偶爾插上幾句引導(dǎo)的話,允許我想到哪、說到哪。
我也曾提出,能否給予我一些具體的建議,讓我付諸行動,改變自己。
但幸好,咨詢師說:“不用,請讓你超強的執(zhí)行力暫時休息一下?!?/p>
在她的鼓勵下,我終于在這場名為優(yōu)秀的馬拉松跑道上停下了腳步,顧不得氣喘吁吁,就想四仰八叉地躺下,天空在上,清澈湛藍。
此后,我們保持著每周至少1次的咨詢頻率。遞進式的變化,可能只有自己才有切身體會。
我慢慢從吐槽、抱怨,向思考、反問轉(zhuǎn)變,期間會莫名其妙地大哭、忍俊不禁地大笑,而這些眼淚和歡樂,都是因為自己,而且,只因為自己。
第一次,真正有機會被全然地傾聽、接納。此時此刻,我不是員工、妻子、媽媽、女兒,我只是我自己。
而咨詢師,是第一個能夠看到我自己并且如此關(guān)心我的人。
咨詢室的對話,不是呼朋喚友的吐槽,不是工作聚餐的應(yīng)酬,不是家人聚會時的儀式感。
我在這里說出的話,是帶著思考的表達,是往內(nèi)的尋覓。珍惜這自省自處的機會,不用照顧誰、在意誰,全然屬于自己,全然和自己對話。
03
要解決的所有問題
歸根結(jié)底是自己的問題
朋友得知我在做心理咨詢,神神秘秘地問我:“咨詢師給了你什么意見?這婚是離,還是不離?”
我悠悠地回答道:“離不離婚是表面的問題,而我真正要做的,是全然地了解和接納自己的感受,一切便有了答案?!?/p>
朋友:“人不受管啊,你要把錢抓牢了。問問咨詢師,有沒有什么方法讓你老公工資全部上交?”
我:“錢也是一種重要的價值,它的流動體現(xiàn)著互動關(guān)系。”
朋友:“你這抑郁肯定有原生家庭的影響,自己爸媽都處不好,別說還和公婆一起住了。”
我:“心理的籬笆沒有建起來,任何事都會涌進來擾亂你,你的底線,便是你的心門?!?/p>
朋友嘟囔了一句:“神神叨叨的。這咨詢連離不離婚都不給了建議,純屬浪費錢。”
我不置可否。還是那句話,「你的變化,只有自己最清楚」。滿身的怨氣、戾氣漸漸散去,內(nèi)心便會升起一股自信和篤定。
事隔數(shù)月,咨詢師說,“我好像終于看到你了”。而我也有從孤獨的迷霧中走出來的感受,周邊豁然開朗,春意盎然。
實際上,這一切并不是因為我做通了誰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突然理解我、愛惜我。
而是在一群熱鬧中感知到真實的自己,她在安靜地思考,慢慢地感悟,悄悄地改變。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952 測試
立即測試
2395 測試
免費測試
341 測試
立即測試
661 測試
立即測試
741 測試
立即測試